中外著名景点介绍.网址

景区介绍

杨岐山古称翁陵山、漉山,海拔约1000米,位于江西省萍乡市上栗县境内,距县城25公里,是一个以优美的自然景观为外延,以丰厚的人文景观为内涵,构成融自然风光和宗教文化为一体的重点风景名胜区,已成立杨岐山风景区、杨岐山风景管理处。

杨岐山层峦叠翠,山势嵯峨,四时秀色,气候宜人,素有“二十四景”之称。它以峰峦之旖旎,溪涧之蜿蜒,岩石之突兀,云雾之缠绕,岚光之掩映,成为古今游人的慕游之处。杨岐山“普通寺”,是我国佛教禅宗五家七宗临济宗下一大支派—杨岐宗祖庭,殿宇巍峨,梵音缥渺;寺周围青山环列,古木参天,佛迹胜景,珠连玉串。自唐至明清,香火鼎盛不衰,每岁之春或佛诞时节,善男信女前往顶礼膜拜者络绎不绝。

杨岐山山势蜿蜓跌宕,林木蔚然深秀。张口岭、万仞峰、龙峰如笔架横亘,张口岭雄居中央,宛如雄狮昂首,张口滚球,万仞峰、龙峰护卫其侧。万仞峰高峰冲列,陡峭崎岖;龙峰盘旋夭矫,势若游龙。从张口岭远眺,丘陵起伏,阡陌纵横,村落如星,栗水似带,百里风光,尽收眼底;回望“万杉窝”,一片密密匝匝的杉林,遮荫蔽日,雾气氤氲。杨岐山地势扼要,古代关卡很多。位于寒婆岭的“寒婆关”、黄泥坳的“同庆关”、新坝水库之上的“案山关”,统称为“杨岐三关”,案山关两峰高耸,左右并峙,中平如案,前人曾有《案山关诗》写道:“楚界连吴界,前山复后山。升平风日好,云影漾空关”。

杨岐二十四景

杨岐山景区有“二十四景”:杨岐山五主峰—寿桃峰、杨岐普通寺、凤鸣湖、案山关、山顶泉(杨岐水库或小天池)、猴子扒石、寒婆岩、观音崖、观音洞、子午泉、张口狮子岭、万杉窝、猪嘴巴、阴水洞、千丘田、铁笼关虎、何仙庙、方竹林、陈家田观音堂、杨岐千洞(孽龙洞、九龙洞、白猿洞、罗汉洞、万人洞)、唐三宝(唐塔、唐碑、唐柏)、文廷式墓、杨岐万安寺(已毁)、万寿宫、白马庙、毛家文化村、红鱼文化村、曹洞宗古墓。

地质地貌

杨岐山风景名胜区地处杨子准地台与华南褶皱的交接地带萍乐坳陷带西端北侧,锦江复向斜核部,在距今6-7亿年前,本区为海相时期,并伴海底火山喷发,由于晋宁运动褶皱隆起,形成了横亘东西之古九岭山脉。在3.86亿年前中泥盆世开始接受来自西南方向海侵,并逐渐往东方向扩展,形成“指状”海湾,接受滨岸相碎屑沉积,在3.72亿年,即晚泥盆世时海水继续东侵,形成滨海至浅海环境,陆源物质减少,发育以海相为主的砂泥沉积,距今3.0亿年上石炭世,本区为一开阔正常浅海环境,发育较纯碳酸盐建造,这时气候湿润,生物繁盛。在2.57亿年,从晚二叠世开始,在本区为第2次海侵时期,以发育浅海碳酸盐沉积与海陆交互含煤碎屑岩沉积,由于东吴运动之后,地壳频繁振荡导致海侵时进时退,形成了龙谭期海陆交互相含煤碎屑岩沉积。长兴期海侵是本区古生代海侵极盛时期,形成了本区义龙洞一带的碳酸盐岩沉积,至早三叠世海域与长兴期基本一致,但海水略为变浅,到中三叠世因海水大部撤出,仅在低洼处形成杨家群滨泻湖相沉积,结束了本区大面积海侵。在2.05亿年左右,燕山期的强烈活动,在晚三叠世早期,海水间歇式由西向东到本区,形成了一片湖沼地,由于气候温和植被茂盛,于海湾及湖沼地中形成了杨岐山一带安源组海陆交互相含煤碎屑沉积,说明全区进入陆相沉积新阶段,此时燕山运动继续使地壳上升,岩浆活动和火山喷发,使本区上升为剥蚀区,形成了上栗金山志木山花岗闪长岩体。由于受华夏系构造影响,地层褶皱形成了杨岐山山脉。

杨岐山风景名胜区地貌中部高,南北低,山脉多为北东走向,中部以杨岐山海拔高程947.6米,属低山;南北部海拔高程在250-400米左右,属高丘陵,杨岐山脉东起宜春水江,西至湘东大屏山,延绵40余公里。

杨岐山位于长平、福田、东源以北,鸡冠岭以南,西南与大屏山相呼应,东北向宜春水江乡延伸。由二叠、三叠系砂岩、灰岩组成。主峰张口岭海拔947.6米,它与东北部的千拉岭(海拔944.4米)和西南的大岭(海拔817.4米)构成上栗县境内最高的一列山岭,为杨岐山的主干。其南面的小猪牙塘-后古塘-前古塘一线以南的三座海拔800余米的山峰,成为与主干平行的山岭,向西南延伸,逐渐进入低山高丘交错地带。杨岐山为栗水与萍乡的分水岭。杨岐山脉海拔500米~947米,相对高度300米~500米,山脊多呈鱼背状或锯齿状,山坡多为不对称直线或凸状坡,坡度30度~40度,山谷多呈“V”型谷。

交通指南

景点地址:萍乡市上栗县

开放时间:8:30-16:00


从萍乡金山角坐萍乡到上栗的客车,到关下村下车,步行3km可到。

自驾:萍乡-彭高-清溪-桃花-文歧-关下-杨歧寺

精品留言留言